底蕴丰厚 活动精彩
——记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语文教研组
一、这里的文化很厚重
各位,要讲我们龙泉中学语文教研组,就不能不讲龙泉书院,因了龙泉书院,才有了今天的省首批重点高中龙泉中学。龙泉书院即龙泉中学的前身,至今已有256年的历史。书院之初,蒙馆授课的内容当然是今天我们所称的“国学”了,看看,这跟我们语文组搭上边了吧。走进龙泉中学,那历史悠久的碑刻诗文,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飞珠溅玉的泉流湖水,可以说是我们语文组校本教材的活宝贝了。几年前,马德明校长一上任,第一件大事就是重修龙泉中学校史,编《校园文化解读》,整理校史陈列室,在文化建设上溯本探源,梳理龙泉中学这所百年老校文化传承的脉络,以开启新世纪的办学辉煌。语文组的各位大将自然是承担大任、义不容辞了。由语文组的田代祥书记领衔,教研组长胡孝华、教科处副主任王祖荣、高三备课组长万忠华、退休教师袁孝坤等组成的写作班子,奋战一个酷暑,一部《百年龙泉》的校史,一册《龙泉中学校园文化解读》赫然在目,令人赞叹。那精彩的文笔、精美的图片、精心的编排,给人的感觉,一个字:爽,两个字:厚重。新生入学,每人一册《校园文学解读》在手,在语文老师带领下,学生伫足文明楼前,观看书院先贤留下的碑刻,品鉴文化墙上的诗文,赏龙泉水,观洗心堂,游荆园、方塘,仰白鹤亭,学生豪情顿生,壮志薄云。这时,校园的山水楼宇就觉得有了灵,有了根,就有了我们“语文”了!看看,我们语文人该不自豪,该不骄傲吗?凡是来龙泉中学参观的外地领导教师,无不赞叹龙泉中学的灵山秀水,无不感慨龙泉中学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校园历史文化与山水风光成就了我们语文组,丰厚了我们的文化积淀,也让我们的教与学有了灵性。当年,学了《滕王阁赋》,我们带领学生攀上校旁的象山,登上岚光阁,观荆楚大地风光,追忆荆门历史风云,一篇篇《岚光阁赋》从学生笔底涌出,天地心,古今情,山川风物,自然、历史、人文,汇诸笔端,学生写得高兴,写得精彩,习作登了报,上了广播,这全得益于校园的历史文化,叨了老祖宗的光,是吧?
二、这里的活动很诗意
守着这块宝地,这地脉可得接呀,这龙泉的龙脉可得传呀。这些年,我们语文组办了两社一报,即龙泉诗社、岚光文学社和《岚光报》。龙泉诗社是荆门诗词学会属下的一个分社,是以语文组老师为主,以创作古典诗词为主,兼顾新诗创作的文学社团。龙泉诗社以丰厚的古典诗词创作业绩赢得了荆门市诗词学会的赞誉,目前有三位老师被选为该学会的副会长。在平平仄仄的诗词创作中,增添了语文教师的古典情韵,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化品位。每期的《龙泉中学报》文艺版必有诗社老师的作品,《象山诗词》必有语文组的大作。影响所及,物理老师郭笙杰也迷上了古典诗词。秋季开学后,一年一度的龙泉中学诗歌朗诵比赛就成了语文组的传统节目,朗诵赛也成了学生的节日。我们请专家指导,让市文联、市诗词学会专家亲临现场,评点打分,表演示范。老少一堂,欢声笑语。学生那个认真劲,令人感动。一场朗诵,花样翻新,有单双人朗诵,多人朗诵,有现场演奏配乐的,有伴舞的,有吟唱的,或化妆,或素面,形式多样,趣味横生。家长助阵,班主任助威,指导教师呐喊,电视台录像,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节目高潮迭起,极大地活跃了语文学习的气氛。
三、这里的岚光很迷人
岚光文学社可说是我们语文组的骄傲,也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招牌了,这个牌子可响了!文学社创建十多年来,获得的名誉不计其数,有“全国校报校刊一等奖”、“全国中学生文学社优秀文学社百家”、“全国校园文学论坛优秀文学社”等几十项奖励,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地各级作文大赛获奖100多人次,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迄今已有1000余篇。呵呵,厉害吧!名家为文学社题签人数两百多人,有北大的曹文轩、谢冕,全国中语学会几任理事长陈金明、张定远、苏定康,人民文学社副主编肖复兴,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等。学校鉴于文学社在社会上的巨大影响,专门为文学社布置了一个精美的工作室及展览室,前来我校参观指导的领导同行均对文学社的巨大成就赞不绝口。学校百年校庆时,专门精选了学生发表过的作品几十篇,汇集成一本集子《幸福在远处》,以对外展示其卓越的文学实绩。文学社的兴旺与邓济舟老师的策划与指导密不可分,可以说因了邓老师的辛勤耕耘,才有文学社今天的发展壮大。邓老师也因文学社而扬名,多次出席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会议,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文学社指导教师奖”、“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写作名师”,多次在相关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中国教育报》为文学社作了专栏介绍,其科研成果“以文学社为平台实施素质教育”获荆门市首届政府教育创新奖,并获龙泉中学校长特别奖。文学社活动丰富多彩,学生走出去,专家请进来,有报告、有讲座、有旅游考察、有作品评点讨论会、有作文竞赛、文学知识竞赛等。每届的社长换届竞选更是声势浩大,邓老师请社会名流、报社、电视台记者到场助威造势,老师、家长、各兄弟文学社与会,活动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堪称我校文化盛事。
四、这里的老师很诗性
百年龙泉,泉润书田,薪火相传,弦歌不断。语文组的老师在这文化厚土上沾染浸润,都是那样的优雅知性,古典诗意。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人一斋。人是高丽琴老师,斋是她的“蓝月斋”。高老师好诗歌,喜欢书法,会弹琴、会撰联,其人温文尔雅,很有书卷气。她不买汽车,却把一间车库打造成一个品茗习字会友的“蓝月斋”,这斋在荆门城是小有名气。荆门书画界、诗词联家、音乐爱好者,不时到斋雅聚,品茗听琴,挥毫泼墨,尽得文士风流。这里已成了市井浮躁生活之中的一个清闲高雅之地。走进小斋,书画满眼,一张琴,一条案,一砂壶,一茶几,一摞帖,一厨书,煞是怡情养眼。高老师的博客:“蓝月谷”,挂在校园网上,也是点击率最高的博客之一。摘录几句,以见其人襟怀:“蓝天有梦凭诗寄,月影无痕借墨寻”、“瑞迎四域嘉朋,且舞且歌,且欢且醉,且合斋里春风暖;茗聚八方仙侣,亦骚亦墨,亦雅亦俗,亦尽壶中兴味长”、“博览群芳,悦目赏心皆所愿;雅求众艺,怡情养性自相娱”、“春风久拂盈天籁,芳影长依暖素心”。高老师其人其斋成为龙泉中学的一道优雅风景,她本人也被评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五、这里的教研很精彩
两百多年前,龙泉书院的创办者荆门知州舒成龙,写下“安学、亲师、乐友、信道”的训示,今天已成为龙泉中学的校训。在新的发展时期,语文教学如何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课程标准体系,打造高效课堂,这就成了语文教研组长胡孝华老师着力考虑的大事了。改革在即,理念先行。胡老师与田代祥书记、王全军主任等人,先后提出了“四主一本”的教学理念,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必须从人的发展和建设的高度来定位语文教学;2、语文学习须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3、语文学习应以习得语言为本;4、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充满诗意的过程;5、在平等民主的教学中,建立和谐动态的有机课堂,多元解读,多重对话,彼此倾听,异质共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先后有论文《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语文课的学习须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诗意的放逐与语文的苍白》、《在语言世界里悠游飞翔》、《论语文教学的宽容》等文章在《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2008年初冬,学校为推广语文组构建高效课堂的经验,召集全校教师在学术报告厅观摩了胡孝华老师执教的《故都的秋》。先进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生动高效的课堂效果折服了大家,为全校的新课改走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一步。影响所及,本地区及外地区相关学校也纷纷邀请胡老师去上示范课,作教学经验交流。胡老师是省特级教师,今年又获得荆门市政府首届“本土教育家”的殊荣。语文组先后有六人被评为特级教师称号,是我市语文特级教师最多的学校。在学生的评教评学中,各年级按学生打分排名第一的均是语文教师。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受学生欢迎。有激情飞扬、妙语生花的万忠华老师,有学识渊博、思维缜密的王凌昊老师,有思想深刻、高屋建瓴的游君老师,有声情并茂、以读启智的向常兵老师,有严谨细密、又别开生面的李祖龙老师。年青老师更是咄咄逼人,后生可畏。李俊涛老师幽默风趣,简炼生动;张巨玲老师仪态大方,亲和可爱。
六、这里的生活很开心
龙泉水是跳动的,语文人是活跃的。文是文样子,人是人样子。语文组教学外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球场上每个课外活动时分,总能见到袁辉、彭德海等小伙子的身影。节假日有参加市里远足队的陈艳,有骑车远游、爱好足球的游君,有喜爱游泳、打乒乓球的王凌昊,有的好买彩票,有的好养藏獒,有的好拉二胡,有的好唱歌,有的能跳舞,有的能侃大山,语文组36位老师,人人有绝活,个个有特点。那年学校的元旦晚会,语文组一曲合唱《家》,声情激越,唱得全校师生动容,节目获一等奖。语文组人心齐,人气旺,士气足。说教研,一召集分工,立马就行动;说旅游,一集合,呼啦就起程;说喝酒,一举杯,仰头就尽。这个痛快劲,爽死了。你若不信,下回来我校,请你喝酒!
(本文原载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撰稿胡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