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师频道>>教育教学

学校新课程的实施和思考--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浏览:9442  日期:2010-12-13

 
新的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是一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她随之而来的是教育体制、教育资源、教育利益、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变革,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人们难以预料的,她必将对中国基础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应对新课程的到来,认真组织和实施好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要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现与各位同行交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国家高中新课程方案。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有效性”为研究方向,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建立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校情、反映学校文化和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改革实效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为社会造就“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素质全面、特长明显”的优秀人才,从而实现我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
二、基本原则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湖北省“积极推进、点上突破、兼顾各方、逐步到位”的工作方针,本着积极稳妥、遵循校情、统筹兼顾、探索创新的基本原则,科学有效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
1、积极稳妥
充分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按照省、市、区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营造适合课程改革的社会大环境,积极学习和思考,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因素,抓住核心学科、抓好课堂教学,精心谋划,稳步扎实地推进我校高中课程改革。
2、遵循校情
充分遵循课程改革的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规划和实施课程改革,改革举措务必既贴近国家课程要求,又贴近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改革路径,形成可以推广的经验。
3、统筹兼顾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区政府、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做好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指导、课程规划、实施管理和资源共享工作,为兼顾各类学科、各类班级的实际情况,稳妥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4、探索创新
探索和研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改革推进方式,力求在课程开发、教学方式和管理评价上有新进展,在技术、艺术、体育健康和综合实践上有新突破,使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提升,有利于学校的科学发展和有利于课程改革终极目标的圆满完成。
三、目标任务
1、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合理设置选修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尤其要保证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开发的校本课程既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更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2、建立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学生选课和学分管理制度。指导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选修课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3、建立适合我校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新机制。研究行政班级与教学班级并存的新型教育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形式,保持正常、规范的教学秩序,初步建立起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5、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的学生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开发并建立相关的网络化管理平台。
6、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努力促进课程、模块与教学实施的有机统一,探索新课程改革与高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学分管理相适应的有效衔接机制;制定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四、重要工作
1、制定方案(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教师培训
课程改革直接实施者是教师。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在前期新课程网络通识培训和教材面授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教师的继续培训工作。培训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从而提高广大教师投身改革的自觉性;加强对新课程结构和各科模块内容的学习、研究与探讨,努力运用好课程资源,努力强化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切实改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个人学习、小组研究、听课、评课、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各种形式。积极倡导教师努力学习课改理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不断总结课改经验,不断产生课改成果。
3、课程资源
贯彻课程计划,按不同领域和不同科目开齐开足课程。按湖北省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同时,组织教师个人开设选修课程,并做好学生的选课组织和指导工作。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投入地方课程软件资源的开发和校本教材的编写。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开设符合学生需要有校本特色的选修课程。积极做好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准备工作,切实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科目的落实。按照武汉市教研室要求高一年级重点开设好各科目必修课程。
4、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改变课堂教学中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着力研究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生动性、高效性,真正提高课堂中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以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为重点打造“高效课堂”,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5、学分管理
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系。在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对每个模块的教学进行详实记录,认真考核,并及时记载学生学分,认真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编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建立学生选课网络信息平台。组织教师在完成必修和选修教学的基础上,主动开设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做好行政班级和选课班级的管理工作,使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得以有序进行。使学分制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6、素质评价
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使其成为客观反映学生在校素质发展状况和引领学生发展的重要制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平台。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和校风、学风的形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7、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完善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客观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湖北省的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我们既感到身上肩负任重道远的重担,但更看到了中国未来基础教育的希望。武汉十一中一定不会辜负省级示范高中的称号,我们有信心在湖北省的新课程改革中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