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校园资讯>>教育新闻

广大公众参与将对新教育蓝图的期待推到新高度

浏览:8263  日期:2009-02-12

 编者按:新年伊始,《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教育改革再次从国家的议事日程走向公众的视线。2月6日,有关部门将原来向社会征求意见的36个问题凝练成20个重大关键问题,再次发出公告,请社会各界提出解决思路、办法和措施。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每一项具体政策措施的出台均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刊今天推出一组报道和文章以飨读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日前开始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提出20个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重大问题,希望社会各界一起来出主意、想办法。这20个问题迅速成为新的热点,将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对新教育蓝图的期待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公众参与热情规模空前

  “这一个月以来,收到意见的规模在教育部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调研组组长韩进日前在谈到《规划纲要》第一轮公开征集意见的情况表示。

  一个月的时间,教育部收集到社会上110多万条反馈意见。尽管有些网络意见包含的信息量很小,但是还是说明了《规划纲要》的受关注程度之高。教育部专用信箱收到2254封邮件,多是几千字的文章。虽然这些人不一定是专门的科研人员,但是“说明这些事情他一直在考虑和琢磨。”韩进认为。

  “作为在海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我有义务、有责任把在外面看到的、学到的、感受到的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介绍给国内相关部门,为更好地改进各项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在韩国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张雷生在发给《规划纲要》的邮件中写道。一名初三学生在网上贴出了自己的时间表,对“减负”的效果提出自己的疑问。一位90多岁的老人亲笔写来信件,提出加强学生写字方面的训练……公开征集意见以来,从10来岁的中小学生到91岁的耄耋老人,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从海外留学生到退伍军人、退休干部,从善意的批评到理性的建议,都表现出了对教育事业的极大关注和极高热情。

征集意见与公众讨论良性互动

  “国家就是否取消文理分科征意见,五成网友支持取消”、“要是真取消文理分科,高考还是考大综合吗”、“幼儿园为何这么贵”、“学前教育不能过度依赖市场”……近日各大网站热议的教育话题相对集中在文理分科、教师素质、学前教育等方面。这些方面都是《规划纲要》第二轮征集意见的题目,这个现象说明征集意见和公众讨论已经形成良性互动。

  第一轮征集意见的结果显示,在教育部提出的36个重要方面中,公众观点集中在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素质教育基本目标与实现途径问题等13个方面。

  在这13个方面的基础上,《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从加强农村教育、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梳理出20个问题。

  相对来讲,公众关注度高和讨论热烈的问题多是从自己切身的问题出发,有些问题关注度低,并不说明不重要,而是教育的专业性与公正参与的关系问题。

  “比如说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它很重要,但是没有那么多人说这个问题。还有教育发展的方针问题,重要不必说,而且这个问题非常大,但是社会公众对这些问题关注度不够高。”韩进介绍。

  教育的设计、决策、管理、实施专业性都很强,但这种专业性并不排除公众参与,广泛的公众参与是全面了解社会对教育真实需求的方式,专业性与公众参与相结合,正是一个科学的《规划纲要》的基础。

意见冲撞催生科学决策

  关于如何为学生“减负”是公众关注程度非常高的一个话题,不少人为此支招。河北省石家庄市退休干部赵阳提出压缩中小学的总体教学科目和内容等三条措施。河南省濮阳市教育局局长刘庆聚则提出把实施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等5条意见。

  事实上,公众关注的热点虽然比较集中,但是意见却并不集中,甚至有些相反。比如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应该是一年还是三年,公众意见比较分散。学前教育要不要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支持和反对的观点都很鲜明。还比如学校管理,有人提出加大校长的自主权,有人则提出要加强对校长权利的制衡。

  对此,韩进表示:“这些意见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不管怎么说,公开征求意见使得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思考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成熟,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开端。”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指出:“可以预料,针对种种问题,专家学者、社会各方、广大公众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政策讨论及政策方案设计。也正因为如此,如何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敢于听取不同声音和意见,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交流中取得共识,将是影响《规划纲要》成败的一个关键。”

  《规划纲要》制定工作一方面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民讨论,梳理社会关注度高、对教育事业发展影响大的问题,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倾听民声,问计于民。另一方面,规划组织了重大战略专题的调研工作,聘请了50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和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实践者,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还委托了国内及国际相关研究机构、民主党派、教育领域的专业协会、地方教育部门、驻外机构等机构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关于中国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讨论也为进一步改善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试验平台。只有在这样的平台上,我们才能够把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意志与人民群众对高质、公平的教育服务的期盼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中国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环境的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薛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