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学社办成学校的“乐土”
荆门市龙泉中学放开手脚搞活动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日第二版(新闻)
本报讯(记者 黄兴国 实习生罗曼)不久前的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600余名学生聚集一堂,参加该校岚光文学社的换届活动。文学社指导教师邓济舟骄傲地告诉记者:“岚光文学社自1998年成立以来,发展社员1000多名,先后有600多篇佳作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2007年,社员公开发表的作品集结成书并公开出版……”
龙泉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近年来,该校办学成绩突出,不仅屡次囊括全市文理科高考状元,而且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能升入重点本科院校就读。这样一所高中,怎样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腾出手来,将文学社办得有声有色?
校长马德明说:“追求升学率并不意味着要将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也不意味着抛开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怎样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他相信,素质教育开展得好,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以文学社为抓手,龙泉中学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2007年,学校拨出专款为文学社建起了编辑部和陈列室,方便学生开展活动,并将每期社刊免费发放给全校学生,同时还大力支持文学社开展课本剧表演、外出采风、诗歌朗诵、辩论演讲、口头作文比赛等活动。一时间,文学社成了学校里的一方“乐土”,不仅学生参与热情高,成果也非常显著——越来越多的习作变成了铅字。让老师们惊喜不已的是学生学习面貌的变化,学校党委书记田代祥告诉记者:“文学社让一大批学生养成了阅读、写作、思考的好习惯,而这些学生又在各自的班级形成了辐射作用,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一下子提高了!”
马德明告诉记者,学校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正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提高发展,力求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促使学生多元成才。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龙泉中学放开手脚推行素质教育,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今,该校的学生科学院、体育中心、艺术中心都成了学子们成才的摇篮。据统计,近年来,该校学生有20多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10余件美术作品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40多件作品在国家、湖北省的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同时本科上线率达96%以上。“抓住素质教育的牛鼻子,不仅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了保证。”马德明如是说。